首页资讯原创行情土地楼盘看房团购二手房出租出售论坛
资本建仓、做不了第一就做唯一:该做好你的资管了
来源: 中国房地产网 微博 手机版+二维码
温州房网 https://www.0577home.net 更新日期: 2019/08/30 15:12 点击:3092
  • 为了防小人网站盗文 请注明来自 点击温州房网查看更多内容
  • 新闻来源温州房网点击温房网查看更多内容www.0577home.net

  • 新闻来源温州房网点击温房网查看更多内容www.0577home.net
  • 沧海横流,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,商业更是如此。

  • 新闻来源温州房网点击温房网查看更多内容www.0577home.net

  • 新闻来源温州房网点击温房网查看更多内容www.0577home.net
  • 怎么办?当然是不停地迭代,不断地净化自己。


    还有,时代激荡剧变,做企业,内心更要笃定,创新更要做得漂亮。


    说起创新,8月29日,北京富力万丽酒店,一场由中国房地产报、中国房地产网、中房智库主办的“拥抱大资管新时代中国房地产创新大会”吸引了全国房地产行业精英人士,他们静心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思想交换、对接。以创新为翼、资管为轮是他们新的共识。


    “中国未来的整体资产流动性正在从低流动性向中等流动性过渡,从全球的资产配置、大数据角度来看,当下正处在国内资本、境外资本非常好的建仓时期,我们对商业资产的未来,有理由保持乐观预期。” 京汉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、总裁张祥顺称。


    栗文忠:创新发展,别犹豫



    “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与政策要求下,中国房地产行业又走到了一个需要创新、重视创新发展的重要时刻。” 中国房地产报社社长、社委会主任栗文忠认为。他的判断来自于三大方面的洞察。


    首先,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,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、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再次强调,“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”定位,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,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。这表明,政府将真正逐步地降低经济对于房地产的依赖度,市场将步入理性发展轨道,房地产行业以往追求的买地卖房的单一发展模式要改变了。


    其次,大消费时代的到来,支撑着房地产新业务的发展。以养老产业为例,据相关机构统计,初步测算2018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达6.6万亿元,2019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.5万亿元,到2024年预计将突破10万亿元。在上述领域,中国房地产企业都大有可为,关键是要勇于作为,善于创新。


    再者,创新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。华为正是拥抱创新,才成为中国企业的成功典范。中国领先的房地产企业要想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做大做强,成为百年企业,必须要创新,必须要有创新型的制度、业务、人才、理念,这是行稳致远的根本。在这个过程中,要坚守“以客户为中心”的创新,以时代需求为主的“创新”,“拒绝机会主义”。


    苗乐如: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,创新错不了



    在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趋势下,我们要在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问题的同时,坚持创新来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——这是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名誉副会长苗乐如秉持的基本观点。


    他认为,第一,当前房地产市场走势向好,根本标志就是平稳。在中美经济磨擦持续,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,房地产投资、交易保持高位运行,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、稳定器。


    第二,全面贯彻中央精神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,包括四个方面,一是下决心解决房地产问题,二是不把房地产作为工具,严防非规资金流入地产,严防房地产系统性风险,三是坚持房住不炒,四是稳中求进。


    对于如何下决心解决房地产问题,苗乐如建议:一、坚持“房住不炒”的长期定位,消费者、个人、房地产企业都不能投机炒房;二、坚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目标导向;三、坚持一城一策、因城施策、城市政府负主责的长效调控机制;四、坚持住房市场多层次保障体系和租售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。


    第三,把握新方位,创新再发展。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化,要求经济发展由高速度转为高质量发展,这是形势要求,房地产特别是住宅产业发展历程和面临的形势就是一个典型。创新发展就是要推动行业适应新形势,落实高质量发展新要求,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。


    对此,苗乐如认为要把握两方面要点:一是行业转型、产品换代、产业升级;二是企业提升,包括企业发展新动能、规避防范风险的治理能力,弘扬企业家精神、工匠精神下的品牌意识,遵循行业发展规律。


    陈云峰:把不确定的东西,变为确定



    “今年特别难过,大家都难过,但今年是以后十年里最好过的一年。这种情况下,我们能够做的是通过聪明才智把不确定性的东西变成确定性,中国房地产资产管理的脚步渐行渐近。”中经联盟秘书长、优铺网创始人、董事长陈云峰分享了自己的观点。


    第一,中美贸易摩擦让大家认识到资产管理制度上的差距。中国现在还处于住宅销售阶段,但是美国早就进入资产管理时代,五大行现在还在卖商铺,在美国卖带着租约的商铺,可持续运营的商铺,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。


    第二,中国住宅已经被进入“房住不炒”的政策强调控、区间管理、夹缝时代,商业地产应该回归本质,政策应该适当放开限购、限价、限贷、限面积。商业和写字楼是生产资料,是公司行为,是投资行为,住宅是生活保障品,当然也有投资属性,但是越控越紧。所以住宅应该坚持“房住不炒”,商业地产则应该回归本质。


    第三,中国房地产正在经历发展拐点,开发变运营、增量变存量、销售变服务、线下变线上。比如现在,商业地产领域都在搞城市更新,这是蓝海;比如互联网正在整合所有行业,未来肯定会来整合房地产行业。


    第四,大资管时代,商业地产是美好生活承担者,购物中心、商业街、底商三大产品线呼唤全周期管理,其金融政策、互联网平台、运营团队正在面临新机遇。


    韩飞宇: 创新升级产品线,为城市为我们



    “现在我国面临城市人口暴涨问题,每天增加20万人,每年25.9万亿元基础设施投资,50%能耗消弭在了建设过程,因此带来很多相应的危机,包括人体健康。作为一个房地产运营商,我们希望关注到祖国和社会需要我们的领域。”当代置业总裁助理、研发设计院总经理韩飞宇表示,做不了第一就做唯一。基于这种认识,当代置业提出“科技建筑、绿色家园、城市向美”,这代表企业对整个城市的社会责任,以及开发者的使命持续性和逻辑性思考。


    在科技建筑方面,从恐龙1号、恐龙2号到恐龙3号,当代置业持续从超低能耗往净能耗整体建筑转变的实践,这一实践必须要快,要有商业转化能力,要有基金加持,产品还融入了装配式、智能化、空间可变等多重科技内涵。


    在绿色家园方面,韩飞宇以当代置业贵阳项目为例,阐述绿色社区、健康社区、人文社区全方位混合功能植入的模式,呈现多层次复合型社区范本。


    在城市向美方面,当代置业践行“两个周期”,一是建筑全生命周期,二是客户全生命周期,软场景和硬场景链接,整体孵化出相应的公司、相应的服务内容,然后把产品融入并延续进城市文脉中。


    “每年减排4.1万吨炭排放量,每年节约4500万千瓦时用电量,我们对城市的贡献,以及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,促使我们进一步焕新城市,创新升级产品线,在每个城市里面搭建完整的产品结构,使每一个城市都能对社会提供可持续的贡献。”韩飞宇表示。


    张祥顺:不停地迭代,不断地净化自己



    “中国未来的整体资产流动性正在从低流动性向中等流动性过渡,从全球的资产配置、大数据角度来看,当下正处在国内资本、境外资本非常好的建仓时期,所以我们对商业资产的未来有理由保持乐观预期。” 京汉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、总裁张祥顺表示。


    他认为,商业资产价值除了基于运营收益的估值之外,还源于其流动性。现在,投资型物业处于增值渠道,“销售+持有”是行业领域主流战略竞争模式,但是也不能忽略背后重资产给企业带来的效用、负债等不利影响。


    “破局之道就是资产金融化。” 张祥顺认为,资产管理和金融地产相辅相成,资本通过专业的资本管理平台在行业里取舍,形成商业模式,带来结构性变化。大资管平台匹配的是资产的全生命周期,与产融结合的顶层设计共同组成金融地产模式。


    房地产企业如果想应对未来竞争,张祥顺的意见是,需要构建资管能力和资管体系,以产融结合理念开发项目,以回报作为主导,这样才能实现破局。一切事物都在升级,都在发展和变化,所有的创新都来自于事物的重新组合,我们生活的世界实际上处在一个有灰度的世界,不是非黑即白,灰度代表了不确定性。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不在于我们去预测,因为未来不可预测,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,不停地迭代和净化自己,内心笃定,做好当下。

  • 如文中有所提及户型面积均指户型的建筑面积。
   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温房网www.0577home.net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
    猜你喜欢

    【参与评论】

    如果出现这样的以下信息:
    请确认你的浏览浏览权限为默认 并能正确支持java脚本
    另请关闭某些网络防火墙

    艺境时空展厅颠覆温州想象 永嘉世贸中心展厅10.15启幕
    艺境时空展厅颠覆温州想象 永嘉世贸中心展厅10.15启幕
    待定
    区域:空
    待定
    区域:空
    待定
    区域:空
    楼盘名 区域 开盘日期
    Copyright © 2002-2024 www.0577home.net All rights reserved.
    温州房网市场 版权所有 E-mail:info@0577home.net
    浙ICP备05043445号